“礼官何在?”
话音刚落,翰林学士承旨李维从群臣中出列。
“臣在。”
李维如今除了是学士院的学士,身上还有另外一份差遣。
礼仪院知院!
众所周知,宋朝的官制很是混乱,同一件事,常常会有好几个不同的机构负责。
单单礼仪机构,除了传统的礼部和太常寺之外,还有中枢下属的太常礼院、礼仪院、制敕院兵礼房,枢密院下属的枢密院礼房。
这几个机构中,礼仪院存续的时间最短的机构,仅存续十年便被罢免。
大中祥符六年(1013),真宗改起居院详定所为礼仪院。
宋朝,固然有冗官之弊,不过,一个新的机构,也不是随便设立的。
礼仪院的前身起居院详定所是大中祥符元年(1008)设立的,这一年,恰好是真宗大肆置办东封西祀的起点。
故此,详定所最初设立的目的,便是为了规范东封泰山、祭祀淮阴、供奉天书、圣祖等祭祀活动的。
也正因为如此,即便礼仪院成立的时间稍晚,但礼仪院的规格却很高。
最初,详定所的主官只是翰林学士,后来,详定所改为礼仪院后,规格更高一层。
礼仪院的主官通常由参知政事担任,副职则是由翰林学士担任。
历史上,天圣元年,枢密副使张士逊请求罢除礼仪院,他给出的理由看似也很恰当。
礼仪院成立的初衷是为了东封西祀,如今新帝登基,东封西祀结束,礼仪院的事务日趋减少。
按道理,礼仪院不该继续占着编制,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然而,张士逊请求罢免礼仪院,真的只是因为冗官?
怕是不然。
礼仪院的编制不过二十二人,每年的经费开支大约一千七百贯左右,平均下来,一月的开支大概在一百多贯。
一百多贯,对于个人而言,无疑是一笔巨资,但对于国家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张士逊提议废除礼仪院,明面上是担心天子或者太后,重演真宗时期的旧事。
至于,实际目的嘛,则是为了夺权。
将太常礼院被侵夺的权利,重新夺回来。
礼仪院被废除后,知礼仪院、翰林学士晏殊,以及龙图阁直学士冯元,被任命为判太常礼院(太常礼院主官)。
前者,晏殊是张士逊东宫时期的同僚,而后者,冯元则是孙奭的弟子,孙奭是北方阵营,准确来说,是张士逊阵营的中坚力量之一。
因此,张士逊推荐冯元,也是应有之意。
这项任命结束后,礼仪院的权柄最终大多归于太常礼院之手,也就是张士逊一系之手。
而这,也是张士逊建言废除礼仪院的根本原因。
当然,历史是历史,现在是现在,此时的情况却和史书中却是截然不同。
李杰登基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张士逊以及朝廷百官,压根就没空去管礼仪院的事。
虽然礼仪院侵夺了太常礼院的大部分职责,但相比于职责侵夺一事,其他的事明显更为重要。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诏命有司,朕将于五日后,上祀景灵宫,次日,祀太庙。”
“此战之功,当以告慰列祖列宗!”
“臣,领命!”
五天时间,虽然短了一点,但上告景灵宫,以及太庙,自有一套规章制度
,对于李维这样的老手而言。
五天,足够了!
傍晚。
宝慈殿。
刘娥也收到了前线大胜的消息,得知此事,她心中的忧虑顿时烟消云散。
此前,刘娥一直担心前线战事不利。
毕竟,永清县城的失陷,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彼时,刘娥担心景德旧事重演。
景德年间,契丹大军,差一点,就差那么一点点就打到了汴梁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