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即大宋

第二十三章腐化的金军

()

虽然如刘鞈所言,大宋修治京城所腐败严峻,守御器械大多腐烂损坏,但就城墙上的防御部署,还是震惊了赵桓这个后世灵魂。

在内城城墙上,战棚女墙,望之耸然。更在每座马面上都安置了各式各样的守城器械,每数十步就有一座床子弩、九牛弩、三弓床弩,更间杂虎蹲砲、腹柱砲、合砲等(是砲不是炮,投石机)。一座座守城器械间隔一段距离,林立于城墙之上。都是从各个防城库里寻到的勉强可用器械。

这一幕让人不敢想象,若没有官员贪污腐败,各防城库物资充盈,城墙上的守城器械该是如何密集,如何恐怖。

城墙上的士卒见到皇帝亲自披甲带剑激励士卒,士气亦有所振奋。

刘鞈向赵桓介绍道:“官家,金军今日似乎欲主攻保康门,士卒、军械都云集在保康门前。”

旧城方圆约二十里,南壁有三座城门,正门是朱雀门,朱雀门东侧是保康门,西侧是新门。

金军主攻的保康门距离朱雀门不远,赵桓说道:“带朕过去看看。”

刘鞈态度坚决,反对道:“官家就是杀了臣,臣亦不敢带官家去保康门。金人其他攻城器械倒威胁不大,无论火梯、云梯、编桥、鹅车、洞子,城中军士都曾出城焚毁。”

“城上守陴者唯患砲,金军常列砲石坐二百馀所,散星砲每砲坐可数块石砲并发。又以强弩千馀助之,城下矢石如雨,使守御者不能存立,守御外城时每日死者数十人。官家过去,臣恐官家伤于炮击。”

“每日死者数十人?”赵桓闻声惊叹,这还是自己认知的冷兵器战争吗?要知道后世阿三与巴铁常年互相炮击,每次也就死一两个人,全年死不上几百人。

但东京之战,每天仅死亡人数就多达数十,受伤人数不得数百?

赵桓问道:“我大宋军队野战不及金人也就罢了,难道互相炮击亦不如金人?”

刘鞈叹息一声,说道:“金人进攻可以将所有砲座云集于一座城门之前,而守城器械却分散于城墙之上。所以,若仅一处城门攻防,砲石密度,我军确实不及金军。”

“放……”赵桓气的想开口骂人,忍了许久才将剩下的话语憋回去,说道:“金军的砲座难道就不需要拆迁?为什么金军能将器械集结于一座城门,我朝禁军就只能束手旁观?”

说到底还是组织能力不行!乙卯之战(十一月二十五日之战),宋军殿前副都指挥使王宗灌下了重赏,禁军将士如敢长枪杀敌者,例授承节郎,赏金碗五只,如果有官职在身则转三官。于是士卒效命争先,故乙卯之战,杀金人三千馀人。

但城下所杀金人三千馀人,只经过一夜,金人便将死去尸骸收敛,而城上被炮石杀伤的三百馀宋军,却依旧伏尸城上,破脑贯骨,横卧血中。于是次日攻城,金军毫无惧意,而宋军新来的守城将士见到城上守军惨状却皆心惧而有退怯意。

再加上王宗灌所许诺的告身、金碗并未兑现,所以宋军皆发怨言,每天只食干粮,却徐徐不动,任由金军攻城,于是水门失守。

宋军只要肯认真守城,每天杀伤大量金军绝不在话下,甚至一天杀伤三千余人的恐怖战果都有过。毕竟宋军施行募兵制,禁军军纪如何还不好说,但他们可都是职业军人,厮杀技巧一点也不弱。

但问题就在于,这些宋军宁肯抱着长矛、弓弩,麻木的在原地等死,都不肯认真备战。这种愚昧与心态,若不是切实发生在眼前,赵桓一个后世人,怎么也不敢相信。

现实有时候就是这样比小说更荒诞,因为现实完全不需要合理性。

宋军十二万精锐禁军在黄河沿岸驻守,听闻对岸金军鼓声,便能一夜间彻底崩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唐:我真的没想当皇帝
大唐:我真的没想当皇帝
秦俊,穿越大唐,激活随身超市。本打算凭借超市里的科技产品,发财致富,红袖添香,逛吃逛吃地度过这枯燥无味的一生。哪曾想,传播科技产品,可以获得寿元奖励。多年后,群臣跪求登基。秦俊:我已成仙,还当什么皇帝?
牵着老虎晒月亮
包青天之谋反案
包青天之谋反案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墨剑飘香
三国之龙逆天下
三国之龙逆天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时代的孤勇者。?他用一个人的肩膀,扛起蜀汉前行。将泥泞中的蜀汉拖出了泥潭,以一己之力,带领弱小的蜀汉六出祁山,五伐中原!?强以曹魏,尚只能被动防守。?而你做的这一切,都只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最后的时刻,你依旧惦记着国家社稷,放不下的何止梦想……?丞相,重来一次,你又会怎样选择呢?…………丞相在五
无尘了然2
开局收女帝,我成军火头子了
开局收女帝,我成军火头子了
标签:女帝、造反、穿越、搞笑、系统、爱情、争霸韩琦穿越了,还带了个签到系统。本想当个闲散的富家子弟,可是天下大乱,为了自保,他发展武备,不知不觉中成了巨头,被打成叛逆。那没办法了,只好反了。
云间的秘密
旧五代史品读
旧五代史品读
属于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从朱温代唐称帝到北宋王朝建立,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它详细记载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是研究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资料。笔者作为历史文献爱好者,尝试对进行解读,如有陈述和解读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文笔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