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

第三百七十九章 战火四起

正所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正当陶副主任亲率大军攻打宛城的时候,北面的袁谭公子就牢牢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乘着徐州军的兖州北线空虚,暂时无力为死对头兄弟袁尚提供强力援助,亲率五万大军出壶关杀进冀州,刀锋直指袁氏家族昔日的大本营、冀幽并三州的精华所在、袁尚军现在的老巢——邺城!

这是一次对袁氏家族而言相当凄凉的出征,讨伐的对象是自家的手足兄弟就不说了,袁谭公子所率五万大军更是可悲加可怜,这个数字对于二三流的诸侯而言可能不少,可是对于曾经动辄出兵数十万的袁氏家族而言,这点兵力实在是有些羞于见人。但即便如此,这五万军队也已经是袁谭公子目前所能出动的最大兵力了。

并州荒凉,地广人稀,精华之地实际上只有太原和上党两郡,能够供养的军队不多,袁谭公子带走这五万军队后,并州境内实际上已经只剩下了两万出头的军队,还得防备徐州军从河内出兵攻打并州,便不得不放弃北线守御了。

不过还好,袁尚公子手里能直接掌握的军队也不是很多,同时袁谭公子的队伍主力,也是许昌大战时高干和蒋义渠保全下来的冀州老兵,战斗力相对较强,所以袁谭公子还是占据上风。

也有不少人坚决反对袁谭这次东征与袁尚手足相残,幽州的蒋奇和代郡的牵招都来书反对袁谭自残骨肉,蒋奇还表示愿意提供幽州为中立地,让袁谭和袁尚兄弟坐下来仔细和谈,袁谭的表哥高干也坚决反对,但是恨亲兄弟恨得蛋疼的袁谭公子却坚决不听——不仅不听,还故意把高干带到军中一同讨伐袁尚。留下比较支持自己东征的蒋义渠守并州,以免在并州颇有威信的高干在后勤上搞鬼,迫使自己放弃东征。

当然了,袁谭公子说什么也要和三弟刀兵相见,也有自己的原因和苦衷,因为袁谭非常清楚,自己无论如何与袁尚和谈,袁尚也绝对不可能交出北方三州中人口最多、经济最好和粮产最足的冀州精华之地,而袁谭一旦在冀州问题上做出让步。就不得不面临无钱无粮养兵备战的窘境,然后不要说是争霸天下重振声威了,就是自保都难上加难。

所以没办法了,即便明知道高干和蒋奇等人的规劝是忠心好意,也明白与弟弟开战是手足相残。袁谭也只能是强行决定出兵,乘着自己还有一战之力,还没被经济钱粮彻底拖垮,也乘着最阴险的豺狼、最狠毒的蝮蛇、自己的妹夫陶副主任主力南下,暂时无力干涉冀州战事,赶紧出兵来夺回冀州了。

闻得兄长兵出壶关,袁尚公子也没有考虑过什么归顺兄长兄弟齐心。更不甘坐以待毙,靠着以审配为首的冀州门阀世家支持,一边再次派遣使者向亲妹夫陶副主任求援,一边亲自率领三万军队迎击兄长。与袁谭大军会战于邺城以西的九侯城,也把袁氏兄弟之争推向了最**。

九侯城之战打得异常惨烈,袁谭和袁尚两兄弟都是亲自披挂上阵,亲自于阵前交锋。也一起亲冒矢石冲突掩杀,本是同乡同郡甚至同族的两军将士也被迫各举刀枪。为了袁家兄弟权力争斗而浴血奋战,白刃相见,自相残杀。初次交战的当日,晴朗了许久的冀州天空忽然由晴转阴,下去蒙蒙细雨,宛如泪水的细雨纷飞中,九侯城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邻近的漳水为之粉红。

历史上袁尚公子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典型代表,每次碰到曹老大都是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每次碰到兄长却又是意气风发,勇不可挡,这次也不例外,在兵力不如与军队战力都不如兄长的情况下,袁尚公子楞是顶住了兄长的第一次猛攻,在第一场大战中与袁谭打得平分秋色,也使双方军队都是死伤惨重,两败俱伤。

以弱势兵力顶住了袁谭军的第一次猛攻,袁尚军的士气为之振作,袁谭军则士气受挫,第二天再次交战时仍然没有击败袁尚。然而就在这时候,驻扎魏县的邺郡太守高蕃,因为不满袁尚伪造大袁三公遗嘱导致袁氏分裂,乘着袁谭出兵邺城的机会,忽然举兵叛乱,率军从魏县杀来接应袁谭,袭击袁尚军背后,袁尚收到消息害怕腹背受敌,不得不赶紧退回邺城,袁谭军乘机推进到邺城城下,与袁尚再次在曾经靠着西门十二渠而富足天下的邺城城外交战,无数眼看就可以成熟收割的水稻化为淤泥,无数城外市集被毁,其中就包括陶副主任爱妾郭嬛一家曾经住过的漳水码头聚居区,数以万计的冀州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

即便推进到了邺城城下,袁谭公子其实也没有必胜把握,因为邺城的城池太过坚固,屯粮也比较充足,同时袁尚手里也还有三万多的戴甲之兵,损失不小的袁谭军即便得到了高蕃队伍增援,兵力上仍然无法对袁尚形成压倒性优势,粮食方面更是远远不如袁尚军。不得已,袁谭只能是在自己家的地盘上玩起强行征收的把戏,强夺百姓粮食以供军用,袁尚和审配则抓准了袁谭军粮草不足的弱点,一边继续向徐州军队求援,一边只守不战和袁谭军拖时间,打算熬到袁谭军粮尽自退。

关键时刻,运气站到了袁家正统接班人袁谭公子一边,对老袁家忠心耿耿的沮授之子沮鹄,在冀州军入主许昌后,因为被大袁三公派回冀州辅助袁尚和审配迁移都城,恰巧赶上了袁尚叛乱,不得不屈身侍奉袁尚,获得袁尚信任后又出守邺城以北的赵国郡太守,控制了部分赵国郡兵权,这会也乘着袁尚无力顾及赵国的机会,在邯郸城中忽然发起了兵变,干掉了袁尚的心腹赵国相李酃,率军赶来邺城投降袁谭,还给了袁谭带来了大批军粮。袁谭大喜之下封沮鹄为冀州从事,也有了与亲兄弟长期抗衡的底气和本钱。

随着沮鹄的叛变,形势也对袁尚军是越来越不利了,因为袁尚的冀州本来就得来不正,之前冀州各郡只是因为袁谭不争气而勉强臣服于袁尚,现在袁谭已然杀到邺城城下,徐州的救兵也迟迟不见消息,再这么僵持下去,反叛袁尚归顺袁谭的冀州各郡肯定会越来越多。袁谭军也会越打越强,袁尚军也只会越来越孤立无援。被迫无奈之下,袁尚只能是慎重考虑黑心妹夫的阴险提议,放弃邺城去清河或者黎阳寻求徐州军队的庇护。

顺便说一句,在收到了陶副主任的这道书信时。袁尚公子可是掀了桌子骂了娘的,袁尚公子的生母刘氏也没有少骂女婿心肠歹毒,只顾自己不顾岳母,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办法,袁尚公子再是不满妹夫的见死不救,这会也不得不考虑黑心妹夫的所谓好心提议了。

袁尚的这个考虑遭到了审配的坚决反对,因为审配非常清楚。袁尚军一旦放弃邺城,将来就算徐州军队重新夺回了邺城,也绝对不会再把邺城交还给袁尚手里,所以审配一再劝说袁尚死守邺城。并指出这两年冀州时令不正,各郡粮食歉收严重,且各地存粮大都已经收归邺城,所以那怕是冀州南部的郡县都倒向了袁谭。袁谭军也耗不过自军队伍,与其冒险突围。不如坚守邺城坚城,待到袁谭军粮草告罄,邺城之围自会解除。

考虑到邺城重镇放弃太过可惜,袁尚最终还是暂时打消了放弃邺城的念头,又听了审配的建议,把城外军队尽收回城,又把大量老弱妇孺驱逐出城以节约粮食开销,既腾出房屋驻军,也增加坚守时间,也把数以万计的老弱妇孺当做包裹甩给了袁谭——还用上了救民于水火避免百姓被战火涂炭和释放袁谭军士兵家眷的好借口。

如此一来,袁谭公子也傻了眼睛,袁谭军的粮草本来就不够充足,再要负担这么多老弱妇孺的口粮开销,还不得要了老命?所以没办法了,袁谭公子也只能是不顾沮鹄的坚决反对,只给自家士兵的家眷发一点口粮,让他们自行寻找出路,待到战乱结束再返回邺城,并非自军家眷的老弱妇孺则根本不理不问,任由他们自生自灭。结果这么做最终苦的还是普通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大量百姓南下投奔徐州军队控制的兖州,袁家兄弟一起民心尽失。

………………

与此同时,在确认了死对头陶副主任已经无比有力的替自己牵制住了刘表队伍后,曹老大也开始了自己的复兴大计,亲自率领重建后的四万大军从陈仓南下,准备攻打张鲁军控制的阳平关兵进汉中,夺取有小江南之称的汉中粮仓,更快更有力的实现自己的东山再起计划,还一口气拿下了阳平关以北被张鲁军控制的徽县、凤县二城,汉中震动,张鲁为求自保,不得不立即出兵增援阳平关咽喉,并开始大规模的扩编军队,整兵备战,以防备来自中原的豺狼曹老大。

按常理来说,久疏战阵的汉中军队,最多只能是凭借地利天险与曹军抗衡,多少保全了一部分百战精兵的曹军攻下汉中也是大有希望,然而让曹老大做梦都想不到的是,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有人看出了他在关中立定脚步后,第一个进兵目标必是汉中!并且根据这一判断,未雨绸缪为自军队伍订下了东山再起的妙计,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之江山无限
三国之江山无限
现代打工青年刘家驹惨遭不幸,穿越到东汉末年,正赶上黄巾之乱。乱世求存不易,只能奋力挣扎,靠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生活是残酷的,奋斗是快乐的,友情是真诚的,爱情是甜蜜的,刘家驹的人生是无限精彩的。
东湖神堂
明纱
明纱
公元1648年冬初,清顺治五年,满清扣山海关而入已有四年之久,南明永历小朝廷定都肇庆,在其地界的苍梧县中,一位名叫祁京的少年遭诬陷入狱,被佛朗机人打死...公元1948年冬末,民国三十七年,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南京新年年会上沉默异常,撤退之计已定,会后一位手部残疾的特务被他的局座炸死...时空交错,魂穿至此,上下三百年,是坚持心中的理想,还是心灰意冷的苟延残喘?...“少年,我看你如此有能力,
宛如游龙
抗战:从成为上海滩大亨开始
抗战:从成为上海滩大亨开始
简介:关于抗战:从成为上海滩大亨开始:【抗战+热血报国+种田流】升级牛马系统成功,恭喜获得阿尔法特种部队一支。升级牛马系统成功,获得精英德械师一支。升级牛马系统成功,获得轻工业大全。升级牛马系统成功,获得重工业大全。升级牛马系统成功,获得虚拟资源生产权限。张尘携带牛马系统穿越1930年大上海,从成为上海滩大亨开始抗战。
锦衣悍匪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浪荡庶子林风,因醉酒夜闯父亲小妾房间被父亲赶出家门,最后他穷的只剩下一头病驴,啼笑皆非的故事从卖驴开始,谁能想到一个浪荡子竟然搅动了江山风云……本书又名《无敌浪荡子》。〔财富〕+〔商战〕+〔多女主〕+〔权谋〕+〔战争〕
雪夜孤狼
为国付出十八载,回来废长立幼?
为国付出十八载,回来废长立幼?
简介:关于为国付出十八载,回来废长立幼?:林峰穿越至大启王朝,成了第一门阀镇国侯的嫡长子。然而一场变故将他推向深渊:十八年前,启国政变,京都血流成河。林家为保护家族传承,将三岁的林峰送至敌国为质,饱尝艰难岁月,忍辱负重十八年,终日盼望归家。但没想到,回来后却被暗算陷害、剥夺侯位,由弟弟继承!父亲冷待,弟弟构陷,未婚妻退婚,林峰幡然醒悟,毅然决绝离开林家。自此,真龙一朝破海而出,天翻地覆。诗词歌赋
一叶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