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赵括

第三十六章 太行山道

当这长龙般的车队赶到了邯郸的时候,着实是惊到了不少人,这一路上,不断有人拦路送粮,加上其余各县的车队也顺利的与赵括他们汇合,使得这车队规模更加的庞大,从远处行驶而来,卷起黄土滚滚,加上前方有骑士清道,来回的飞驰,隐约有种大军开拔的感觉。耗费了不少的时日,总算是来到了邯郸。

在前方开路的骑士们带来了两个人,一人是幸,另外一人也是赵括的门客,唤作明,他无氏,只是因来自赵国的木子邑,被成为木子明。两人跟着骑士,先是看到了一脸不悦的戈,随后方才看到了少君赵括,赵括看到他们,非常的开心,急忙下了马,两人急忙拜见,赵括将他们扶起。

“二三子总算是来了!”

幸这才说道:“在得知您的吩咐之后,我们就出了马服乡,奈何不知道您从哪条道路前来,只能在邯郸等候。”,赵括大笑,说道:“这是对的,若是错开了,指不定要浪费多少时日...我的母亲可还好嘛?家里众人,乡人们恪都毋恙?”

“主母毋恙,乡人亦然...这是主母委托我们送来的...”,幸拿出了个包裹,递给了赵括,赵括拿到包裹,就已经闻到了瓜果的香味,心里已经猜出这什么了,幸又拿出了一块石子,就是一块普通的鹅卵石,他说道:“这是平公请我们送到您身边的,他说将这石放在身上,可以让您一路平安,不受灾厄。”

赵括有些惊愕的看着这石头,上头也没有钻孔,完全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鹅卵石,想起那个祝福驱鬼的平老爷子,赵括不由得笑了笑,方才将石放在了佩囊之中,挂在了自己的玉带左侧,顿时有种沉甸甸的感觉,这玉带也算结实。

与他们寒暄了片刻,问了问马服的情况,赵括对他们说道:“听闻从邯郸过武安,到露,再沿河到长平的这条路非常的危险,秦人有骑兵在袭击露,黎这一带,我很担心我们的马车会遭到秦人的袭击,所以需要一个非常熟悉赵国西南地形的人,这才派人去询问....”,他缓缓看向了明,问道:“原来明就是我所需要的人啊。”

明急忙俯身说道:“臣明先前生活在木子邑,木子邑就在露城一带,我少时跟随家父,前往高都贩马,故而对这里的地形,我是非常了解的。”

“那就太好了!”,赵括觉得,自己的门客们总是能给自己带来惊喜,当然,也有的会带来惊吓。木子明继续说道:“从邯郸到达长平,并不是一定要走武安路,少君可以从邯郸朝南到达滋县,从滋县绕道平顺,也能赶到长平...只是,此路需要经过太行山路,山路难行,若是没有熟悉那里的人,是没有办法过去的。”

“难道您也不熟悉嘛?”

“那里荒无人烟,没有城市乡邑,我只是知道有这条路,可是我不曾路过。”,木子明有些愧疚的说道,赵括长叹了一声,看来,自己还是只能走武安这条路了,因为这里离长子太近,而长子如今又被秦人所控制,所以这里非常的危险,赵国有几次运粮的队伍,都在这里遭受了伏击,损失惨重。

这番借粮,平原君又弄出这么大的声势来,赵括觉得,秦人很有可能已经聚集好了军队,在等待自己自投罗网,连赵国的正规的运输部队都很难能够抵御,更别提是赵括了,秦人的主力都在长平,在这里劫掠也只是个不到千人的骑兵,但是赵括觉得,如果白起知道了这个消息,指不定就会做出什么样的打算,他是绝对不敢小看这个男人的。

他也想过跟赵王借士卒来进行护送,可是面对白起,赵括生怕再多的士卒也护不住。如此一来,最好还是能够绕过战场,直接到长平的大后方,将粮食运到战场,这是最为稳妥的办法,秦人怎么也不可能绕过长平罢??何况露城这一带经常遭受秦人的小规模袭击,可到底还是不可能让秦人将利刃插进两侧,守还是能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
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
姜旦穿越至大炎朝成为大炎第一世子。他不是物理化博士,也不是历史学家,他只是一个吃尽苦头被人贩子抓来赚钱的孤儿,所有的知识储备仅限于网络小说与短视频,到了古代他会怎么样活着。他都大炎第一世子了,当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活着啊!同时尽情的享受着家人对他的爱。
喜欢萝卜花的苏将
包青天之谋反案
包青天之谋反案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墨剑飘香
带着机枪去古代
带着机枪去古代
简介:关于带着机枪去古代:猪脚穿越到一个战乱的古代,拥有系统,空间,物资,军火的他,成为最无耻,最贪婪,最无敌的世界列强!用最残暴的手段救民于水火!
流浪的北风
开局收女帝,我成军火头子了
开局收女帝,我成军火头子了
标签:女帝、造反、穿越、搞笑、系统、爱情、争霸韩琦穿越了,还带了个签到系统。本想当个闲散的富家子弟,可是天下大乱,为了自保,他发展武备,不知不觉中成了巨头,被打成叛逆。那没办法了,只好反了。
云间的秘密
旧五代史品读
旧五代史品读
属于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从朱温代唐称帝到北宋王朝建立,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它详细记载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是研究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资料。笔者作为历史文献爱好者,尝试对进行解读,如有陈述和解读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文笔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