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龙逆天下

第33章 会猎长安!

关羽自骆谷道进军,因为路程短于祁山道,所以进军时间比赵云晚上一些。在诸葛亮的测算下,在赵云进军天水的同时,关羽也兵进郿县。

关羽的进军方向虽然靠近长安一带,但实际情况也和赵云所经历的一样。各处县府之中守军寥寥无几, 关羽所部不费吹灰之力便进入了郿县。

此时关羽已经站在了陈仓的城头,不过他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一般与赵云会师于安定郡。

战场瞬息万变,善用兵者,能根据战场形势变化而及时作出战略调整。

赵云关羽两路大军北进关中之后,一路势如破竹,根本没有遇到任何强有力的抵抗。诸葛亮原本预料会轻而易举的攻占长安以西诸郡,可是实际上还是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

曹操为了平定河北,已经将全部的力量调往了中原。在关中之地,除了长安之中还略有守备之力外,其余的地方不能说是去攻取,而只能说是去收管。

基于这些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诸葛亮与徐庶一同向刘备建议,改变原有占据长安以西诸郡,伺机攻取长安的计划。

趁曹操主力还深陷于河北,关中并无强敌存在,正可集中主力一举攻下长安,一劳永逸!

长安居关中腹地,聚天下龙气,为大汉建国之处。占领长安意义非凡。

既可占据天下大义,成威震天下之势,又可坐拥关中而虎视中原。

如此完全符合诸葛亮当初定下的奇谋应对,完全转变当初的隆中对策略顺序。所成的局势将远比当初的三足鼎立,更加有利。

诸葛亮对此事是绝对支持的,前世他倾其一生,直至临终之前想的都是攻克长安。当时蜀汉偏安只有攻克长安,占据关中,威慑西凉,才能真正要进可攻退可守,维护蜀汉的国势稳定。

就算他一生没有完成心腹汉室的基业,后继之人只要守住关中及蜀地,待到天下时局再度变化,便可出关中而定中原!

而现在,这个机会就唾手可得!

陈仓城头,关羽傲然而立,一路势如破竹,轻易攻取数城,使得他的心情极为愉悦。

目光所遥望之处,正是街亭通路。

“父亲”这时关平走来。

“何事?”关羽问道。

“主公派人送信前来,他与元直军师已经率军一万,自骆谷道进军,在五日后便可到达。”关平答道。

关羽闻言眼底划过欣然之色,“兄长与元直军师率军而来,是为与我合军一处攻取长安。”

对于攻取重镇长安,关羽内心极为憧憬。跟随刘备起兵这么多年,大大小小起起落落。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进攻像长安这样的重镇。

“父亲,那我们何时向长安进军?”关平问道。

关羽光望向刚才所望的街亭方向,“长安之中,曹军守备虽然松弛,可毕竟是重镇,不可大意。我留军于此是为接应子龙,等子龙大军平安定而到达陈仓,我们便可与你伯父汇合,一同进军长安!”

关羽神情一脸畅然,满心憧憬着已经攻入长安的情节。

“可惜此次诸葛军师没有随兄长前来,我非得亲自请他进长安。”关羽谓然说道。

这一路走来见证了诸葛亮到来之后对于他们的改变,关羽心中已经对诸葛亮极为敬佩。在诸葛亮眼里,他们二人的关系可远比前世要更加亲近,情谊也更加浓厚。

“不过不急,等兄长成就大事之时,我在亲自接诸葛军师入长安。”关羽抚须而笑。

…………

刘备集结四万兵马正向长安浩荡而来,本来是凶凶的刘备相比,长安此时是空虚的,不能再空虚了。

曹操对于关中之地的掌控原本就并不牢固,与袁氏的大战开启之后,所有重心也都移到到了河北,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地方。

对于长安这个靠近西凉的重镇,当初曹操在接天子往许昌之时,为防备西凉诸部,派钟繇坐镇长安,安抚西凉诸部。在官渡之战开启之后,曹操全力北攻,又将钟繇派到了长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
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
姜旦穿越至大炎朝成为大炎第一世子。他不是物理化博士,也不是历史学家,他只是一个吃尽苦头被人贩子抓来赚钱的孤儿,所有的知识储备仅限于网络小说与短视频,到了古代他会怎么样活着。他都大炎第一世子了,当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活着啊!同时尽情的享受着家人对他的爱。
喜欢萝卜花的苏将
包青天之谋反案
包青天之谋反案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墨剑飘香
带着机枪去古代
带着机枪去古代
简介:关于带着机枪去古代:猪脚穿越到一个战乱的古代,拥有系统,空间,物资,军火的他,成为最无耻,最贪婪,最无敌的世界列强!用最残暴的手段救民于水火!
流浪的北风
开局收女帝,我成军火头子了
开局收女帝,我成军火头子了
标签:女帝、造反、穿越、搞笑、系统、爱情、争霸韩琦穿越了,还带了个签到系统。本想当个闲散的富家子弟,可是天下大乱,为了自保,他发展武备,不知不觉中成了巨头,被打成叛逆。那没办法了,只好反了。
云间的秘密
旧五代史品读
旧五代史品读
属于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从朱温代唐称帝到北宋王朝建立,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它详细记载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是研究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资料。笔者作为历史文献爱好者,尝试对进行解读,如有陈述和解读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文笔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