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的一系列改革和稳固边疆的举措令大清逐渐恢复了活力,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百姓在政府的支持下日渐安稳。然而,他深知,这只是朝廷改革的起点。倭国的退却并不意味着边疆的彻底平安,他必须进一步巩固改革根基,为大清的长治久安铺设更为坚实的基础。
这日,张宇在御书房内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计划下一步的国策改革。他深知,要实现国力的全面复兴,仅仅依靠防御和军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教育、经济等方面同步推进。
扩大教育改革
张宇将目光转向沈清言,问道:“清言,关于全国范围内设立学堂一事,筹备得如何?”
沈清言立刻上前回答:“陛下,臣已经拟定了一个全面的学堂推广计划,并派遣官员前往各地考察。若要普及教育,不仅需资金,更需师资和教材的支持。我们可以先在江南试点,将基础学堂分为不同等级,逐步向全国推广。”
张宇听后欣然点头,道:“此事办得不错。教育乃百年大计,必须重视。朕还打算设立一所皇家学院,招揽天下有志之士进京深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朝廷所用。”
沈清言微微一笑,补充道:“陛下高瞻远瞩,皇家学院的设立必定会吸引各地的才俊,也能进一步促进大清的文化昌盛。”
张宇满意地点头,随即示意沈清言着手准备,务必挑选德才兼备之人负责学堂事宜。
发展工商业,扶持地方
在讨论教育改革的同时,张宇也开始着手规划商业上的新政。他深知,倭国的富庶源于其工商业的繁荣,而大清虽然地广物博,却因内部制度腐化、资源浪费严重,始终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于是,张宇决定大力发展工商业,让地方经济逐步壮大,以增加朝廷税收。
“清源,你负责考察各地的工商业发展情况,”张宇转向清源将军道,“我们必须改进现有的税制,放宽对地方商人的政策,让他们能更安心地做生意。”
清源微微点头,提出建议:“陛下,商税方面若能稍作减免,必然会激发商贾的热情。同时,还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地方的贡献。”
张宇思索片刻,决定采纳清源的提议:“不错,商税减免可以暂时实施三年,朕也会拨款支持沿海和江南地区的码头和运输设施建设,改善商道,促进贸易交流。”
在张宇的推动下,一系列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迅速下达,各地的商贾纷纷感激朝廷的宽仁之举,纷纷扩大经营,甚至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张宇的改革逐步增强了地方的活力,为大清的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剿灭江湖帮派,维稳民间
就在朝廷各项新政逐步推行之际,一股江湖势力却在暗中蠢蠢欲动。江南的豪族势力在新政的推动下渐趋收敛,但朝廷的改制也使得许多帮派利益受损,他们逐渐开始暗中联合,试图扰乱治安,以此抗衡朝廷的改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