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836【政府内迁和美国人民抵制日货】

十二月十四日,晴。

报纸上没有任何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消息,有的只是首都陷落,呼吁国人团结抵抗的文章。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揭露南京大屠杀的文字,是英国记者田伯烈所撰写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此书要等明年初才开始动笔。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此时应该在拍摄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不过同样要到明年才能将胶片偷偷运到美国。

《大公报》战地记者刘君扬,如今已彻底跟外界失去联络。这位记者是周赫煊在天津招聘的,开设分馆时被调往南京,周赫煊多次让他撤离都不听,以致现在生死不明。

周赫煊坐着私人小轮船,强迫自己不去想任何关于大屠杀的内容,绕道朝天门前往中央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

抵达朝天门码头时,正好遇到一艘内迁船只。船上载着国府赈济委员会委员长朱庆澜,以及赈务委员会的20余名职员,这是第六批内迁重庆的政府机关,国家元首林森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到重庆了。

而剩下的大部分南京政府机关,以及99%的内迁企业、学校,此时都还在湖北和湖南。

常凯申最初打算把迁都一分为三,即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军事委员会迁到洛阳,行政院迁到衡阳。到11月初,他正是召开会议,讨论迁都事宜。

汪兆铭也对此发表了意见,劝林森把中央政府迁到武汉或广州,至于四川则太偏僻,汪先生觉得太不适用了。

常凯申没有接受汪兆铭的建议,他单独与林森商讨,决定把首都直接迁往重庆,最终做出决议如下:“第一,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到重庆。第二,军事委员会不急着搬走,由老蒋临时决定。第三,各部委机关,打散迁往长沙以南或四川、贵州各地。”

至于企业和学校,常凯申认为应该迁到武汉和宜昌,所以现在大部分的企业学校都云集在武汉、宜昌两地。

直到明年10月,冈村宁次率十万大军向宜昌推进,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宜昌大撤退”。这场内迁被欧美学者称为“东方的敦刻尔克”,为中国保存了工业和文化元气。

说起宜昌大撤退,就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大资本家卢作孚。

早在淞沪会战开打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就实施了“江阴沉船计划”,将24艘船只凿沉于江阴下游,以阻拦日本军舰沿江而上,那时杜月笙还主动提出凿他的轮船。至上海、南京陷落,南京政府又在江西组织第二次沉船,前前后后主动凿沉几十艘江轮。

作为民生船运公司的老板,卢作孚多次接到政府沉船命令,但他拒不执行,认为凿船以断敌路的做法无疑自绝后路。结果到了宜昌大撤退时,其他船运公司的船只被沉得七七八八,卢作孚的民生船运公司成为唯一可以依靠的运力。

宜昌大撤退正值长江枯水期,运载大型设备的船只,以及吨位太大的轮船无法通过三峡。按照当时的运力,那么多物资和人员全部运抵重庆,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卢作孚和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创造出枯水期间不停航的“三段航行法”,只用了不到40天就把人员运完,物资运出超过三分之二。又过了20天,卢作孚把剩下的物资全部运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一人:让你写日记,你怎么无敌了
一人:让你写日记,你怎么无敌了
吕飞穿越一人世界,写日记就变强。偏偏他的吕,是吕家村的吕。吕飞很抓狂。他才不要被吕慈太爷逼着娶没出五福的亲戚!为此他决定,在能单手撂翻太爷吕慈前,都要苟住低调发育。可这些女人们却不对劲。风莎燕跑来吕家村一掷千金。陆玲珑怂恿陆瑾和吕家联姻。直到吕飞被夏禾堵在巷子里。“天下还没几个男人能跑出我的手掌心,怎么,撩完老娘还...
姜梨梨梨
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
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
++++李昭,武国九皇子,被当今武皇所不喜。李昭重生成太子胞弟,吟诗作对?这个真不怕!美食?看我天朝美食横扫八荒!种田发育?基建?不是我吹,当世就没有人在搞基建这一块胜过我的!九子夺嫡开始后……“谁特娘说幽王性情软弱的?他带人坑杀三十万敌军这叫软弱?”“这就是你们口中最穷的封地?人均资产万贯家财叫穷?道路比京都还宽...
我是哈密瓜
开局救下溺水诺澜
开局救下溺水诺澜
两世为人的白洛继承了去世叔叔留给他的酒吧,直到他在酒吧外的河里救下了溺水的诺澜,才明白他来到了爱情公寓……...
炫冰白
抗美援朝开局加入顶尖王牌军
抗美援朝开局加入顶尖王牌军
从军+不圣母穿越成为何大清弟弟何大明,为了改变自身和亲侄子何雨柱的未来走向。身为一团之长的何大明毅然带他参军,谱写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历程。...
嘎子剑
三国秘事第二部
三国秘事第二部
东汉末年,皇帝幼年登基,在外戚专权、宦官乱政的双重拂逆之下,导致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百姓揭竿而起,群雄裂土分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逐渐浮现出曹操、刘备、孙权三位英雄人物。然而,命里八尺,难求一丈。上苍令他们三人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却又让他们在称霸一方后,只可自保而无法进取。三人均有称霸天下之志,却只能在命运面前...
寰宇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