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第241章 军兵并行

“爱卿,有话直说。”

朱由校神色狐疑,不知何事让陈扬美瞻前顾后。

陈扬美顿了顿,脱口而出说:“陛下,您让肃王在甘肃练兵,又安排孙传庭在潼关练兵,以前陕西外供三镇,内给四王,民困已极,今裁撤三王,又增雄兵,民力更困。”

“今陕西诸军既施行卫所制,又施行营兵制,卫所军户世袭,营兵兵勇临时雇佣。所以,即使逐渐恢复卫所,孙传庭在潼关练兵时,陕西青壮,军户,都更向往成为孙传庭的营兵。”

呃...

朱由校不想谈论卫所和营兵制度,早前封赏辽东将领时,李国普提醒过他防止形成地方割据。

还是那句话,卫所军有卫所军的好处,营兵有营兵的好处,前者稳定,后者战力强,然而,前者容易滋生逃兵,后者容易形成割据。

大明后期出现过镇戍兵,有割据的苗头,所幸镇戍兵尚未形成规模,远不及唐代藩镇势力。

目前,各地卫所松弛,军户逃离,兵勇不足,战力近乎丧失。

所幸,依照西安四卫平叛,山西三镇全歼察哈尔部,军饷充足,后勤无忧,卫所军战力尚能挽救。

何况,营兵募兵数量,尚不足以取代卫所军。

关键打土豪,清军屯,确实能提高卫所军战力。

现在,他对卫所军和营兵的态度是严格苦训,恢复战力,争取保持战力,其中精兵具备野战能力。

将来营兵为野战军,担任作战主力,卫所形成类似后世的军分区或建设兵团,永镇边疆和新领地。

朱由校沉思中,注意到陈扬美期待的眼神,郑重说:“爱卿担忧不无道理,然而,军事改革势在必行,恢复卫所,清理军屯,乃朝廷未来数载的重头戏。该肃清的军头,豪绅,全部肃清,该清理的军田全部清理。”

陈扬美见朱由校字字不提民力极困,神色略显焦急。

这时,徐大化亦出声说:“陛下,数月来,臣走访陕西各府,常有长者提升微臣,来年陕西各地兴许依然发生旱灾,陕西百姓经不起折腾,否则,还会爆发起义,臣斗胆建议,恢复卫所之余,暂缓练兵。”

呃....

灾情。

这都能预料出来。

朱由校神色微微吃惊。

不过,崇祯元年起,全陕天赤如血,连续三年大旱。

崇祯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大明朝,西安府按税粮多寡排名仅次于松江府,平阳府,松江府,突然遭遇三年旱灾,且不说朝廷损失,陕西近千万百姓口粮都是问题。

非他穷兵黩武,实则全是灾情惹得祸。

其一,募兵能强化朝廷军事力量,同时,每募集一名兵勇或卫所增加一家军户,便能养活起五口之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省委一秘
省委一秘
选调生吴蔚因与领导不合被弄到最远的村子当驻村干部,女友的离去,身世之迷的重压,吴蔚几乎被这一系列的变故击倒。但骨子里的男儿血性让他越挫越勇,顺利成为县委书记秘..
西风烈马
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
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
简介:关于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无系统!无技能!权谋!战争!一切只能靠自己能力,主角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不是无所不能!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小伙,生活、工作两不如意,压的他喘不过气!没想到来到这汉末三国,想混好,好像更难了;开始自己只想混口饭吃,谁知这也不行,为了活下去,他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带着两个仆人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奔波。他叫马谡意外来到了公元190年的汉末,来到了一个名叫刘霂的没落到不能再没落的远支
霂霖山宝
意外穿越?竟统一三国!
意外穿越?竟统一三国!
简介:关于意外穿越?竟统一三国!:乘坐的飞机不幸遭遇事故,硬生生从云端坠落,好在他命大,虽然眼睛暂时失明,但终究逃过一劫。因为看不见,糊里糊涂地把意外救下的曹老板当成了一个思想保守的村长。就在这时,神奇的“超级支教系统”突然激活。为了报答曹老板救命之恩并寻求恢复视力的机会,决定留在这里,全心全意投入到支教事业中,誓要改变这个村落的面貌。然而,叶庆却浑然不知,这个村子里那些看似古怪的村民,其实个个
悬空寺德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简介:关于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本书最高武力李元霸101,三国最高吕布100,想看无敌流者慎入。丁宇穿越到三国,成为了丁原之子,却眼睁睁看着丁原为吕布所杀,面对吕布追杀,在生死存亡之际觉醒隋唐召唤系统,李元霸、薛仁贵、徐茂公成为他的谋臣武将,争霸天下之路开启,这汉末天下当有他的一笔。
快乐的咸鱼
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
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
简介:关于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何谓武?武功,武力,武术还是武道?何谓科?科学还是科技?抑或是未知的玄学?当从古代穿越到现代的刘辨,准备再次回到东汉末年时,董卓,已不再配当一块绊脚石。刘辨不仅要收罗大批忠实的兄弟,以再现大汉的辉煌,他还要用武术与科技,打破那所谓的天道压制,让华夏的文化实现世界性的大一统,让华夏永立世界之巅。他更要让武道辉煌、玄学成真,直到地球成为,宇宙的中心。
拓跋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