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村子来到村子最北边,人们按照本能判断选择了最北边靠近河岸边的地。
这里的地相对来说离海岸更远一些,盐碱化程度要稍微轻一些。
远远看去地里的老弱病残都端盆拎桶不停来往于河边和田间。生活虽然困局,但是每个人都在为希望奔波着。
高小歪喜欢这样的人间烟火气,让人踏实而安详。
“齐镇长,这个村里没有女人吗?”
“没有,都是老弱病残,村里又穷,没有人家愿意嫁姑娘到这里的。”
“那这个村里的未来不就会人越来越少直到消失。”
“是的,这是我这个镇长的失职,所以我需要给村子里注入希望,也请您多帮帮村里。”
“村里现在有多少人?”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三人,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一百零八人,大部分都是身体有残疾或者有病在身,孩童二十一人,全村总共一百三十二人。”
“他们什么想法,如果农场来了接收他们,大家愿意并入到农场吗?”
“我经常来村里,上次您跟我说过开农场以后我也跟大家简单沟通过,大家都没有意见。”
“齐镇长,我原则上同意了,但是农场确定下来以后,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决定这些村民的收留问题。”
“没问题,没问题,高顾问,只要您愿意考虑他们就行。”
远处的劳动景象深深的打动了高小歪,他想起几年前自己带着二十几个人创业的场景。
大家虽然年轻力壮,奈何身体有残疾,很多事情干起来并不是得心应手。
相互帮忙,相互协助,他们二十多人借助街道提供的帮助硬生生在一个多月实现了自力更生,半年让农场站稳了脚跟。
眼前这些人跟他们多相似,腿脚好的多走几步,手上有问题的两个人协作,孩子和老人负责用水瓢给秧苗浇水。
面黄肌瘦的人们显然是长期食物短缺,但是老人和孩童并不那么明显,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大家把有限的食物都尽量分配给了老人和孩子。
看到齐镇长过来,村里一个老人放下手里的活走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