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道之所以瞒过了满清的眼睛,乃是因为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护城河的存在使得地道不可能挖到城墙底下,穴攻变得几乎不可能,这自然让清军自己放松了警惕。其次清军自己在这段时间里也在不断地挖掘地下工事,这使得通过埋水缸之类的办法监听地下的声音也变得不可能。(当然,考虑到隔着护城河,所以即使没有这些干扰,估计他们也听不到什么。)再者模范军加高土墙的举动也掩护了挖掘地道的取土。还有一点重要的是,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地道的通风,每隔一段距离,就必须从地面上打进一根竹竿来通气。这样做虽然解决了通风的问题,却也使得地道的隐蔽性完全丧失。但是模范军在挖掘这些地道的时候,却没有采用这样的做法,而是采用鼓风机和连通的竹管来给在地下挖掘的人提供空气气。但是这种做法却无法给通行在地下的大队人马提供足够的氧气,所以模范军将地道挖的很浅,在地道的顶部布置上火药,通过一次性的爆炸,将洞顶炸塌。使得那些密不透风的地道成为一条条露天的交通壕。
也几乎就在同时,早就准备好了的炮兵开始用各种火炮向着清军要塞猛烈开火,一时间清军一片混乱。
模范军这边的铁丝网也被拉开了数十道出口,一辆辆盾车被推了出来,这些装有橡胶轮的盾车推起来比清军的要轻快得多,它们迅速的向着清军的护城河逼近。这时候攻击部队也已经到位了,他们顺着交通壕,向着护城河快速前进。
这时候,一些清军也开始反应过来了,他们操纵着城上的大炮,向着正在逼近的盾车射击。一些盾车被击中了。和前面几道土墙上的小炮甚至是木炮不一样,摆在要塞城墙上的都是正儿八经的大炮,即使是满清自制红夷大炮,性能不算特别好,但它们射出的实心炮弹却也能轻松地击穿盾车。不过这些盾车后面只有几个推车的人,并没有大队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士兵跟着,所以伤亡倒也有限。而且,真正能够有效地开火的大炮并不多,因为它们遭到一种前所未见火炮的压制。这种火炮射出的炮弹总是带着一种令人惊恐的尖厉的呼啸声,而且精度高的出奇,几乎每一炮都能准确的命中一处清军的炮位。呼啸的炮弹往往直接将清军的沉重的大炮打翻在地,飞溅起的碎片则将大炮旁边的清军打翻一大排。
这种可怕的火炮就是模范军的钢制前装线膛炮。这种火炮的内膛有着旋转的膛线,而它使用的炮弹,在形式上就像是一枚被放大了的米尼步枪弹,尖尖的弹头,圆筒形的弹身,只是在尾部有一圈铅制的围裙。这种炮弹的口径要比炮管略小一点,所以可以相对容易的被放进炮管,而当发.射.药爆炸的时候,膨胀的火药气体会让围裙扩张开来,柔软的铅制围裙会在火药气体的压迫下嵌入膛线中,然后带着炮弹高速旋转起来,并使得炮弹在飞出炮口后依旧能保持稳定,再加上围裙封闭了火药气体,也使得火药气体的推进效率变得更高,再加上更长的炮管,让炮弹的速度也大大的提高了,这一切都让这种火炮的精度相比滑膛炮大大的提升了。如果说一个有经验的炮组,用一门12磅滑膛炮,可以相当准确的命中八千步外的一座房子;那么当他们使用钢制线膛炮的时候,就可以准确的命中这座房子的某一扇窗户。
五门这种火炮的射击迅速的消灭了还能够开火反击的清军大炮,并进一步加剧了清军的混乱。
这时候,攻击部队已经到达了交通壕的尽头。在原本的地道,如今的交通壕的尽头,距离护城河三丈左右的地方,模范军还挖掘了好几个地下储藏室,在这些地下储藏室中,存放着一些轻木制成的小船和大约一张长的跳板——这些东西都是用来搭建临时的浮桥的。只是这时候盾车还没有跟过来,他们暂时还要等一等。不过士兵们也没闲着,他们靠在壕沟壁上,用手里的火枪和城上清军对射。
这时候盾车也推上来了。盾车虽然挡不住炮击,但是却能有效的防御枪弹。而且他的挡板的形状可比交通壕的沟壁更合理,更利于射击。于是更多的士兵纷纷从交通壕中跃出,躲到了盾车后向着城上射击。
这时候城上的大炮已经被摧毁殆尽了,模范军的大炮也都换上霰弹来压制城上的火力。一时间城上的清军被打得几乎抬不起头来。
模范军工兵部队乘着这个机会,将藏在储藏室中的轻木制成的小船拉了出来,放倒了河面上。接着便有人将船锚抛下去,固定好船身,又有人将跳板递过来,固定在船身上。然后又是一条小船……
清军注意到了模范军的这些举动,便有人冒险露出头来向着河岸射击。他们的射击也打倒了好几个工兵,但是更多的还击的火力打了过去,将他们压了下去。很快,一条又一条跨过护城河的浮桥就搭建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