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越是这种人还越想要脸,于是就美其名曰让自己家孩子去前面冲杀保卫国家,还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藩屏帝室。功臣将领们忙活大半辈子也该享福了,去董事会里准备拿红利吧!
说的是挺好,可等他把兵权差不多收回来之后,就开始一个一个挑毛病了。今天说你迟到早退、明天说你上班玩手机,找各种借口全给踢出了公司,最次也给扔到二线闲职养老。
历史上这么做的帝王不在少数,利弊也都显而易见,那为什么老朱还要这么做呢?有两种可能,第一,他根本就不知道历史,文化水平低看书少,看过了可能也理解不了;
第二,他心里明白但就是忍不住。私欲嘛,越是能力强的人就越大,总觉得全天下就他最聪明,所有好东西都应该是他的,也顺理成章的由他分配。
注意,这时候的藩王还有军权,可以练兵、带兵,并参与一部分地方政务,有点像唐代后期的节度使,军政大权一把抓。
结果老朱刚死,他的儿子们就抡圆了大巴掌啪啪抽脸。燕王朱棣起兵造了侄子的反,利用兵变的方式把皇帝宝座拿到了手,这就是明成祖永乐皇帝。
朱棣坐上了皇位之后天天吃不香睡不着,总怕再有兄弟侄子啥的也来个清君侧,于是就把老爹还热乎的遗训给改了改。
从此以后藩王该封还是封,但从边关迁往内地,消减了王府护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鼓励当地官员检举揭发藩王的不法行为。
但朱棣做的还是不太彻底,很多藩王封地里依旧残存着护卫,尤其是他的两个儿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有满编三护卫。
结果到了宣德皇帝时期,当侄子的朱瞻基果然又和叔叔朱高煦打了起来。这次是侄子赢了,坐上皇位马上着手调整藩王制度,一次性把军权全给剥夺了。
而且不允许藩王在当地参政、议政,不能和朝廷官员随便交往,没有圣旨不能随便离开王府,甚至连清明节上坟都要和当地官员请假。更不许考学、经商、种地、打工……说白了吧,就是国家花钱养着,最好啥也别干。
其实光是几十位藩王和家属朝廷肯定养得起且没啥难度,可是老朱设计这套体系的时候好像忘了一件事,人是可以生人的,且越生越多。
朱元璋一生册封了25位藩王,加上公主、驸马之类的宗室人口总共才58人。可是到了万历二十七年,200年间,老朱家的金册上就有了多口子。
按照老朱的规定,皇帝的次子封亲王,亲王的世子可以袭封;次子以下封郡王,郡王的长子袭封;次子以下封镇国将军,往下就一代一代降级了。
镇国将军的所有儿子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所有儿子封奉国将军,奉国将军的所有儿子封镇国中尉,镇国中尉的所有儿子封辅国中尉,辅国中尉的所有儿子封奉国中尉。
成了,到此为止就不再降级了,不管传多少代依旧还是奉国中尉,永远拿朝廷俸禄。当然了,如果有立功表现啥的还可以再封王爵,那就从头再走一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