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274章 学以何用?【求月票】

此时的黄浦江两岸,虽然多处都有繁华码头商铺,但远不能和后世相比。加上土地私有,江边好地多已被大户占据,因此风景清幽之所,比比皆是。

就在潘家的宅邸东面,便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中间虽未人为修葺,然土地平整开阔,江风穿林而过,三月暖阳之下,舒适怡人,宛如仙处。

刘宗周被请上中间一块石台,其上早有清茶、书案布好。

随行诸人纷纷在四周席地而坐,将偌大的空地围的水泄不通。

左梦庚侍立在一侧,放眼看去,只见慕名而来者,竟男女老幼、士农工商皆有。

东南向学之心,果然远胜各地。

只可惜,乱世之下,这等学问再如何精深,也不能拯救天下。

刘宗周和他想法一致,看着数不清的向学之辈,唯有叹息。

如果是从前,他只有满心欢喜,并且竭力把自己的所学讲述出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沐浴圣人教化。

但是现在,刘宗周有些迷茫,竟不知从何开口。

想了想,他决定换一种方式。

“老夫自幼蒙学,邀天之幸,外祖父、恩师俱为大儒,于学问之道,入巷颇速。”

他的生平,在座的人几乎都知道,同时也很羡慕。

名师的作用,古往今来别无二致。

也只有章颖、许孚远这样的名士,才能够教导出刘宗周这样的大学问家。

刘宗周还在讲述自己的治学经历。

“老夫以程朱入门,后涉阳明。心、理兼顾后,略有所得。承蒙世人厚爱,薄有幸名。老夫原以为学已有成,当可修身、齐家、治天下,辅佐君主、匡扶社稷,挽救大明江山颓唐。相信诸位,与老夫心意相同者,必不在少数。”

众人大笑,连绵不绝。

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的文武艺,当然要卖与帝王家。

这也是读书人考取功名如过江之鲫的原因。

几乎大部分无心仕途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是自知功名无望罢了。

刘宗周把铺垫做好了,徐徐进入主题。

“在座诸位,与老夫一般,仕途蹉跎者不在少数。试问各位,是我等报国之心不够坚贞吗?”

下面一片嘈杂的议论声,许多人都悲愤摇头。

当然没有人会说自己无心报国。

仕途蹉跎,大多数的原因,不是苦心劝谏为君王所不喜,要么为奸人所害。

即使担责受罚,可又有多少是不愿同流合污,面对着时局无可奈何呢?

“老夫观之,今日诸君,为官做宰者寡,江湖乡野者众。试问诸君,虽不能为官,然可有救世救民之心?”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今天跑来听刘宗周讲学的,身负功名的人十不足一。其余多数,更是平民百姓。

只因江南富庶,便是平民,就学之人也不知凡几。

刘宗周这个问题,可谓是切中要害。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天下,那么作为平明百姓,或者是处江湖之远的士绅,究竟有没有秉承这个教条呢?

须臾平静之后,在场众人突然心有灵犀,齐声唱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当年东林书院之宗旨,今日已深入民心。

看到这个盛况,刘宗周当真是热泪盈眶。

“不知诸君远离朝堂,身无微权,何以畅用所学?”

场面刹那间肃静下来,所有人都陷入思考。显然都是在思索,自己可曾在平日里用上信奉之所学。

可大多数人都面露迷茫,竟找不到一点学以致用的地方。

这种感觉,一下子令许多人惶恐起来。

难道游历于市井之间,俗气沾身,已经令他们忘却了圣人之道吗?

g0828()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秦:古代修仙
大秦:古代修仙
简介:关于大秦:古代修仙:主角意外穿越至大秦时代成为大秦十三皇子“什么?大秦?你让我修仙”“叮~回答正确”“难道这是修仙世界?”“叮~当前世界并未检测出修仙者”“???那我修仙不是降维打击了”………………主题科技修仙非现代武器之类的,而是科技与修仙结合的产物举例:科技、阵道、符道结合的:〖伏羲天阙站〗科技、医道、丹道结合的:〖女娲生命研究院〗科技、剑道、器道结合的:〖轩辕剑罡工坊〗科技、符道、占
橙子味的甜
开局收女帝,我成军火头子了
开局收女帝,我成军火头子了
标签:女帝、造反、穿越、搞笑、系统、爱情、争霸韩琦穿越了,还带了个签到系统。本想当个闲散的富家子弟,可是天下大乱,为了自保,他发展武备,不知不觉中成了巨头,被打成叛逆。那没办法了,只好反了。
云间的秘密
医道留香
医道留香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是一位老人,他更是一个天使,他是荣获医学界各种美名的医者,他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他就是白树清爷爷。白树清爷爷告诉我: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来自于持之以恒的勤奋学习,刻苦攻关,勤政廉洁,克己奉公,努力工作,勤...
天心01
大唐:我真的没想当皇帝
大唐:我真的没想当皇帝
秦俊,穿越大唐,激活随身超市。本打算凭借超市里的科技产品,发财致富,红袖添香,逛吃逛吃地度过这枯燥无味的一生。哪曾想,传播科技产品,可以获得寿元奖励。多年后,群臣跪求登基。秦俊:我已成仙,还当什么皇帝?
牵着老虎晒月亮
旧五代史品读
旧五代史品读
属于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从朱温代唐称帝到北宋王朝建立,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它详细记载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是研究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资料。笔者作为历史文献爱好者,尝试对进行解读,如有陈述和解读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文笔生辉